日本分明是发达国家,为什么日元却这么不值
看日剧或者日漫的时候,经常看到里面人物的消费动辄都是几百上千日元,就连小孩子的零花钱每天也有不少,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年代,不过日元的面值似乎一直很大。
事实上,日本的日元纸币最大面值是一万元,最小也有一元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作为购买力的最小面值,通常也是一百日元,如果再低的话,基本是没什么用处的。
早期的日本,其纸币面值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就好像咱们小时候,五毛钱一块钱就能买到东西一样的道理,日本近代的时候,面值也是比较小的,但购买力很正常。
然而二战期间,因为战争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困顿,为了解决危机,日本饮鸩止渴。
当时日本的做法就是大规模印刷钞票,可因为出现的纸币数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需求量,日本的通胀也就由此开始了,纸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
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基本就在崩溃的边缘,而在美国的强势干预之下,日本经济迅速重建并且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随着时间推移,日元的购买力开始缓和。
可因为日本的经济规模突飞猛进,使得日本后来的货币印刷投放量再次骤增。
因为这方面的缘故,日本在年就已出现了一千、五千与一万面额这样的钞票,在这一期间诞生的很多日本文化作品当中,日元都有非常明显的面额提升现象。
举例来说,《哆啦A梦》当中买个铜锣烧都要带上几百日元,而大胸每个月的零花钱是两千日元,像早一点的《樱桃小丸子》,里面的消费金额就会稍微低一点。
而到了后期《蜡笔小新》当中的时候,动辄几千块上万块的消费,比比皆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巅峰状态,最高峰时期日本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同时期美国的将近七成,直到《广场协议》签订后泡沫破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尽管过了很久,日本的经济恢复,通胀也重新回到了比较正常的状态,可当年发行出来的众多大面额钞票总不能集体回收重发,其面值也就被固定下来。
日本虽然也有小额的纸币硬币,但很少能用得上,日本的“百元店”就是国内的“两元店”。
可以说,日本的日元并不是不值钱,只是因为曾经发生的问题导致了日元的面额非常大,但日元在国际上还算是比较坚挺的货币,其受欢迎程度,并不比欧元跟英镑差。
那么日本为何不将面值缩小呢?其实完全没必要:第一,日本的币值只有“元”,没有角、分,所以要是缩小币值,交易找零的时候反而会出现很多的小数之类,找零是很不方便的事情;
第二,货币更换的成本实在太高,日本毕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一旦大规模更换货币,那么有很多的机构都要受到牵连,而且新旧货币同时流通,问题很大;
第三,日元的面值虽然很大,但是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出现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与其想着如何缩减其面值,倒不如把心思放在控制通胀发展经济的方面。
一种货币到底值不值钱,其实是要看具体的情况来说的,并不能光盯着汇率来看,在全球外汇交易领域,日元的占有率仅次于美元与欧元,甚至比“值钱”的英镑还要高。
日元仅仅是面额非常大,所以日常流通的面值很高,并不是说其不值钱。
说起来,日元今天巨大的面值,就是当年日本经济如同泡沫膨胀期间带来的后遗症,虽然现在都恢复了正常,但这种被膨大了的面值,却已经很难降低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