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长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35
中科公益爱心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全球有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又有自己的货币,但是在国际贸易上大家通行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其他的欧元、日元、英镑等所占比例较少,主要以美元为主,所以各个国家之间要通过汇率换算,大多是要盯住美元,在各个国家的GDP相关的经济数据在做对比的时候也是通常要换算成美元。汇率的两种算法,一种是货币的兑换比率,另外一种是基于实际购买力的,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是货币的兑换比率。1、货币的兑换比率比如说当前我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7,这个就是1美元相当于7元人民币,如果我们要出国到美国去,那么人民币不能使用,我们必须提前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在美国进行消费,这个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按照这个汇率计算,年中国GDP是13.6万亿美元,而当年按照人民币计算,我们的GDP是90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个兑换的比率就是6.,也就是说去年我们的平均汇率大概是6.。2、基于购买力的计算方式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不用出国的,我们大部分的商品也不会在国际上流通,本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在国内消费掉的,那么货币的兑换比率对我们大部人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对我们大部分人比较重要的是我们的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是怎么样的,比如70元人民币在中国能够购买多少大米,能够支付多少房租,能够购买多少医疗费,能够吃几个馒头等等,因为我们知道70元人民币在国内能够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总和,和这70元人民币兑换成美元——10美元——在美国能够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使用通常的货币的兑换比率的汇率其实是不能够完全反应货币在本国的购买力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国际上还有一个标准,叫做“购买力平价”,也就是基于本国货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比如购买相同数量的一揽子的商品和服务需要元人民币,而在美国购买相同数量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只需要美元,那么这个比率就是3.5,比我们7的汇率要小一半,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了。目前这个“国际元”其实是美元,以美元作为国际元,再基于本国的购买力,再重新计算一个比率,最终得到的GDP相关的数据是大不一样的。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中国是世界第一,总量为25.4万亿国际元,而美国排名第二,是20.5万亿国际元/美元;这个时候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25%了。按照这种算法,印度的GDP也达到了10.5万亿国际元,相当于中国的41%(而按照一般汇率计算,印度GDP总量只有中国的20%,换言之,印度的卢比在国内的购买力比我们在国内的强)。3、国际元下的中国人均GDP按照国际元计算后,中国的GDP总量从13.6万亿美元增加到25.4万亿美元,是大幅的提升,人均GDP也达到了1.82万国际元,而此前只有美元,也将近翻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人均GDP在国际上的排名依然是81位,这个排名并没有改变。而相反的,印度的GDP总量从2.73万亿美元增加到10.5万亿国际元,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人均GDP也达到了亿国际元。换句话说,当换成国际元之后,几乎所有国家的GDP都提高了。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论,认为中国的购买力是被低估的,所以要换成国际元才能真正的说明我们的货币购买力,但是这么一换算,才发现最被低估购买力的原来是印度,购买力增长提高了%,这个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如果按照这种计算方式,那么过15年也许印度的GDP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2了。虽然,也有经济学家提出要建立新的国际元,比如以国际上一揽子的商品和服务作为锚,这样就能形成稳定的汇率,但是这个也仅仅是设想而言。所以,这个国际元到底怎么样,还真不好说,无论按照哪种货币理论去计算,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最实惠,这个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上一篇文章: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政策不变英镑兑美元汇率短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