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之后,美元会崩溃吗

来源:直面传媒

估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国内不靠谱的自媒体。在这些自媒体口中,不仅美元崩溃,美国也崩溃很多次了。

遗憾的是,第一篇文章是美国著名的彭博社发布的,第二篇则是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前董事长史蒂芬·罗奇撰写的。史蒂芬·罗奇被看做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全球拥有最多读者的经济分析师。

那么问题来了?美元真的会崩溃吗,人民币最终能否取代美元的地位?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彭博社和史蒂芬·罗奇的观点,可能跟即将到来的大选有关,或者是想表达对特朗普或者美联储的不满。

今年是大选年,11月3日将投票选新一届总统。这时候,往往是美国最乱、最容易发生各种离奇事件的时候。

美联储之前不太配合特朗普,但疫情爆发之后,态度发生了大逆转。无论是降息、量化宽松,力度都非常大。说白了,美联储进入了“无限量印钞”的时代,以支撑美国经济,进而支撑特朗普的选情。

以前,特朗普常常批评美联储和鲍威尔,疫情之后就很少了。

彭博社的老板虽然退出选举,但他毕竟是民主党方面的,对于特朗普当然要打压。通过强调“人民币步入全球最具影响力货币行列”,来凸显特朗普的无能,就可以理解了。

史蒂芬·罗奇的政治立场,我不太熟悉。但他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而华尔街普遍不喜欢特朗普,不希望他连任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史蒂芬·罗奇说美元即将崩溃的时候,其实是在批评特朗普不懂经济。

当然,美国精英阶层也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常常环顾四周,看看谁可能威胁美国的地位、美元的地位。而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构成了美国、美元的竞争。

第二,支撑货币币值的,是综合竞争力。其中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军事竞争力最为重要。而上述三大竞争力的根本,是制度竞争力。

美国、美元目前的地位,是通过三场世界性的战争实现的。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也崛起为全球金融中心。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秩序、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者。通过数十年的“冷战”,美国拖垮了华约和苏联,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美国所以能赢得三次大战,特别是后两次,跟它地大物博、移民国家和基本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说,美国找到了一个基本适合自己的制度。

美国的科技优势、军事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就是由上述基本因素衍生出来的。

从目前科技企业市值排名、诺贝尔科技类奖项排名、关键技术专利的排名,就可以看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金融上也是如此:

截止年10月,全球外汇储备的62%是美元、20%为欧元、5.4%为日元、4.4%为英镑,人民币的比重大约是2%。

至于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年12月),美元为42%、欧元为32%、英镑接近7%、日元为3.5%、加元为1.98%、人民币为1.94%。

由此可见,美元的霸主地位非常稳固,看不到“崩溃说”成立的依据。

第三,“无限量印钞”会让美元贬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危险的主要货币是欧元,欧元如果崩溃,美元地位会进一步强化。

毫无疑问,美联储激进的救市政策会让美元贬值。但问题是,全球央行都在这样做,大家都在贬值。所以,美元崩溃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时候(年),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而到了今天,购买1盎司的黄金需要支付多美元。这意味着,从长期看美元贬值幅度也是非常大的。但这是纸币的共性。

如果美国不珍惜美元信用,长期货币超发,那么美元“第一货币”的地位早就瓦解了。而美国的霸主地位,也就不可能维持。想想看,在全球驻军,维持11个航母编队,那需要多少钱。

为了支撑全球霸权,美国的确付出了沉重代价,二战以来打了很多场局部战争,造成美元金本位的崩溃,以及国内基础设施更新的滞后。

国际社会一度搞了“特别提款权”,准备取代美元的地位,但一直没能实现。这说明美国经济的韧性还是非常好的,至少每一轮技术革命,美国都抓住了。

美国及其盟友之间,一直玩一场这样的游戏:美国率先突破,实现新一轮技术革命;然后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国家跟上,通过学习、竞争无限逼近美国;美国再次突破,技术迈上新台阶、把其他国家甩开,获得超额利润;然后,日本、德国、韩国又慢慢追上来……如此循环往复。

现在,这种游戏仍然在进行。只是中国跃升到了第二梯队,甚至开始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走的还要靠前。

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的游戏规则将被打破,所以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决心在技术上跟中国脱钩,意图把中国永远压制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甚至最低端。

展望未来,只要美国能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维持其全球产业链“最高端”的地位,获取最丰厚的利润,那么美元就不可能崩溃。如果崩溃,也是其他货币先崩溃。

事实上,我认为欧元反而比较危险。原因很简单:欧洲人太懒散,福利越来越好、人的创造力越来越差。这从欧元区深陷负利率,就可以看出来。

这一轮疫情,对欧洲经济打击比较大。由于欧元的存在,各国放弃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也部分放弃了财政政策的自主权。所以在拯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势必产生很多矛盾。随着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相关政党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会有更多国家退出欧盟、欧元区。

所以,如果先崩溃,很有可能是欧元。

如果欧元抛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将重出江湖。到那时,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跟美元抗衡——美元是唯一的大象,其他货币都是羚羊或者兔子。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非常漫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民币都不会实现真正的自由兑换。

由于国内资产价格偏高,中国的外汇管制会长期存在,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会实现西方定义上的“自由兑换”。如果放弃外汇管制,中国大城市的房价(美元计价)会瞬间腰斩,最终引发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富,可能被洗劫一空。

所以,中国的外汇管制必须长期存在,自由兑换只能从缓。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会比较漫长。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盲目追求人民币“国际硬通货”的地位。中国需要做的是,通过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来提高经济竞争力,让人民币币值、购买力保持稳定。这远比当什么世界第一货币、世界第二货币,实惠的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