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外汇储备规模重回正增长环比增加61亿

6月10日,央行发布了年5月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04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约61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5月,黄金储备为万盎司,环比增加51万盎司,已经是连续6个月增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在答记者问中表示,5月,全球贸易摩擦升级、英国退欧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推高市场避险情绪,美元指数和全球债券指数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5月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增加61亿美元

截至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04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约61亿美元,升幅为0.2%。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健分析,5月外储增加61亿美元,主要原因依然是估值因素。其中,汇率因素偏负面,5月欧元、英镑贬值,日元升值,粗略估计汇率估值因素对外储负向贡献有50亿美元左右。但债券估值因素对外储有较大正面贡献,5月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等主要国家国债利率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美国国债利率从2.5%大幅降至2.1%,对外储有较大贡献。5月人民币汇率贬值可能带来一定的资本流出压力,但预计跨境资金流动整体平衡。据统计,5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人民币债券,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陆股通的资金流出。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保持稳定,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5月官方外汇储备主要受估值因素对冲汇率贬值的影响。4月下半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走贬,5月受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幅度扩大,这给官方储备造成一定程度的下跌压力,但5月估值因素有所对冲。综合考虑汇率和债券收益率变动对外储估值的正面影响及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负面影响,外储5月重回正增长,保持稳定。

人民币短期波动加大中长期仍升值

值得一提的是,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在分析中指出,汇率不存在所谓保七保八底线,国际收支平衡更重要。国际收支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汇率是实现此最终目标的中介目标,汇率事实上是服务于国际收支目标的,因此并不存在所谓保七保八的底线,关键是不要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出,目前资本流出压力仍然可控。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预计,人民币短期波动加大,中长期仍升值。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趋势受中美贸易摩擦和谈判进程的影响较大,如果摩擦缓解、市场预期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提高,人民币趋于升值;而在贸易摩擦形势紧张,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较低时,人民币趋于贬值。在日本举办的G20峰会仍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存在贸易谈判预期反转的可能。同时,建议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